公幹在滬, 從隨行同事得悉一位同行在雲南車禍身亡, 心戚然。上網查看,驚見竟是兒時相識。名校畢業,大行學藝。天妒英才,不勝唏噓。年輕會計師,馳騁神州,壯志驕陽。日夜埋首工作,時刻爭分奪秒,為的是一 個更美好的將來。天有不測風雲,人有旦夕禍福。生離死別,是那麼的遠,卻又是這麼的近。
友人出事當日,是出差歸途,還是自駕旅遊,眾說紛紜。行文之日,未能求證。思潮起伏,不能入眠,遂作此篇,以悼亡友,更圖引起各界對審計工業安全問題的關注。
吾將審計作工業,全因專業會計師,外表風光名字,內裏滄桑故事。審計員,不過是數字工人。不少基層家庭的父母,當初喜聞子女入行,腦海泛起的是中環的甲級 寫字樓、西裝筆挺的專業人士,以及子女成才、獅子山下向上爬的美麗憧憬。那裏想到,子女其實只是成為龐大「揼數」機器中的一顆螺絲,用完即棄。年輕會計師 為了家人有更好生活,再辛苦、再不快,咬實牙關拚命捱。
年輕會計師志在四方,積極參與祖國繁榮經濟建設,協助國內大小企業接通國際資本市場。香港年輕會計師,腳踏實地,服務家國。
窮山惡水下工作
近年國家有意扶植本土大型會計事務所的環境下,各事務所搶佔市場,競爭空前劇烈。香港年輕會計師出差的地方,不只是港人熟識的北京上海、東莞深圳。審計市 場的戰線早已拓展至二、三線的城市,甚至是四、五線的城鎮。在事務所工作的年輕會計師,絕大部分都是剛畢業便入行。錦繡中華,地大物博,無奇不有。初出茅 廬、入世未深的年輕會計師,往往忽略自己可能面對的風險。身處窮山惡水,年輕會計師更可能根本不知如何處理突如其來的危機。
筆者年資尚淺,很多事務所秘而不宣的事情都是從資深同事道聽塗說回來。審計員第一年,必經盤點(Stock-take)階段。如牽涉製造業、建築業或天然 能源的客戶,審計員隨時會在貨箱堆積如山的倉庫裏抽點存貨,或是在塵土飛揚的建築工地視察情況,更或是在人迹罕至的能源存庫或發電設施實地考察。
新丁審計員出發前接收的所謂安全指引,很多時是過往負責的審計員口耳相傳。審計員非工程專業人員,亦非職安推廣大使;傳達訊息的質量,更取決於傳遞者的能力、知識、責任感。審計員能否完成任務,「全身而退」,最終只能依憑四個字:自己執生。
在國內,審計員可遭遇的事情更層出不窮,千奇百怪。例如客戶債主臨門,誤中副車。或是因國內安全意識薄弱,意外燒傷。更甚的,是如前幾年傳聞發生的女審計員被安排單獨出差,不幸慘遭狼吻。
承受高風險,自然要求高回報。在金融界,這是人所共知的常識。在會計界,這是不安本分的奢想。近年各大事務所惡性競爭至埋牙肉搏、血肉模糊的地步。本值 「一球」的審計項目,你開五十,我出廿五。眾所周知,合夥人需要「跑數」。收入金額少了,盈利率又如何維持相約?箇中玄機,大家心照。
古今寰宇,一將功成萬骨枯。德相卑斯麥,美將軍巴頓。成就十全武功,是王侯將相的壯志如鐵;染黑蒼茫大地,是士兵步卒的殘軀鮮血。遙想千年,詩聖獨望古戰場,俯首低吟《兵車行》:況復秦兵耐苦戰,被驅不異犬與雞。
走筆至此,相信各事務所招聘部主任都按耐不住要跳出來,向各準畢業生解話:其實公司對每位需要出差的員工都有現金補貼。
尅扣出差津貼
所謂上有政策,下有對策。歌舞昇平的大後方永遠都跟烽火連天的前線有點距離。筆者不止一次聽聞一些經理向下屬或明語或暗示:由於客戶承擔所有食宿費用,因此審計員在當地其實沒有消費,所以即使不發有關補貼,對審計員生活絲毫無礙。
概念乾坤大挪移,無所不用其極。儒學,乃中華文化道統。儒家,倡人倫,重孝悌。上天憐見,港人因歷史巧合得以承傳這一文化薪火。出差補貼,是補償審計員長期身在外地,對家人親友的相思之情、離別之苦。其實,親友之情,又怎能用銅臭去衡量?
年輕會計師,努力上進不求人。他們要的是勤有其酬。會計師行向來懂計識撈,比今天才大力推銷關愛的特區政府更早追隨祖國提倡「以人為本」。然而,年輕會計 師發覺,原來自己最受公司重視、最體會到公司人情關懷,竟是自己身故之時;這是否有點愛得太遲?
香港|信報財經版|年青有計|21.1.2011
2011年2月4日 星期五
香港榮恩
聖誕佳節,看了電影《哈利波特─死神的聖物》。十年匆匆,哈利波特伴隨我們成長。哈利波特長成肩負重任,即將面對與黑暗巫師的決戰;我們離開學校,踏足社會,正式投赴人生戰場。
人生不如意事,十常八九。所以凡人愛尋夢。夢在光影裏飛翔。電影是人生的投射,人生是電影的實照。電影是文學,是「湖水裏頭那白楊樹的倒影」。好看的電影必定是能引起觀眾共鳴,共鳴產生於觀眾在電影裏找到自己。
哈利波特身世傳奇,集眾人目光於一身;他魔法強,玩Quidditch叻。他一生屢遇奇人,他是The Chosen One。眾人喜歡哈利波特,我卻欣賞榮恩。因為榮恩不是英雄,因為榮恩平凡而真實,因為從榮恩我看到自己。
榮恩來自一個基層家庭,沒有「背景」。他父親是魔法部的普通員工,沒有「關係」。外表一般,品格中上,資質普普通通,危時手騰腳震,榮恩是一個平凡人。但 是,他雖然平時插科打諢,危時卻總是願意與哈利共闖難關。他平凡,但不甘平庸,他渴望以努力贏取別人認同。
妒忌是不快樂的源頭
電影《死神的聖物》中的榮恩,心儀妙麗,覺得自己處處比不上哈利。他感到自卑,他質疑自己,他覺得自己是個nobody。
今時今日香港讀會計的學生,不少出身小康,普通大學畢業,希望知識換取財富,普遍都視四大為最佳出路。在四大工作的年青會計師,思想消極負面,自我形象低 落。我們抱怨自己工時長、時薪低。我們抱怨公司制度的不公,同是審計部門,能者多勞,鮮有回報。我們抱怨商業世界的現實,同是上市團隊,Bankers談 笑風生,自己做到隻「積」。
電影其中一幕,榮恩受邪念挑撥,失控反撲哈利,因為他妒忌。年青會計師抑鬱憤懣,因為我們比較。
其實,只要我們獨處靜思,就會豁然發覺原來妒忌是我們不快的源頭。原來把自己逼向牆角的不是Voldemort,而是自己的心魔。原來你同我,我們都是香港榮恩。
今天香港,超時唔補水,半斤冇八兩,廣見各行各業,非會計界獨有,亦非今日而始。超長工時,更早已是各專業人士的永久居民身份證,是香港競爭優勢的同義詞。薪酬方面,平心而論,會計師在今天香港仍算是較高收入的一群。
在一些港產片中,會計師常被描繪成為虎作「賬」,為老闆機關算盡。早前快餐連鎖企業刻薄員工,明加暗扣,陰招下流。幸得前會計師公會會長、現任會計界功能 界別代表,尊敬的陳茂波議員在議事堂怒斥無良奸商。取之有道真君子,有所不為大丈夫,此行實應為我眾後輩所法。
四大屹立全球專業會計之林,手執牛耳;在汰弱留強的商業森林,幾經風雨而不倒,實有其做事經營之道。但當大多數年青員工都抱着「三年即走」,甚至是「考完 試即閃」時,這又是否無因?公司年年投資不菲栽培員工,上述年復一年的情況,對公司、對員工,是否好事?在這許多的傳世訓典中,全是紫砂茶垢乎?業界提倡 「以人為本」多年,確有大行開始實行。
但除了「搞多幾次大食會」外,年青會計師更企盼的,是義工服務回歸公餘活動;全身奉獻,仍能禮拜歌頌我主;核數足球員,唔駛變身毅行者,玩埋馬拉松。
機關算盡,是市場需求,還是幼承庭訓?
近年會計界山雨欲來,由上市企業不須常設香港合規會計師,到H股公司不必聘用本港的執業事務所,再到今天的「前海概念,即將實現」,香港的年青會計師該如何自處?
「香港想窮都幾難!」是上亞厘畢道主人的獨白;「唔撈金融一定窮」,是香港榮恩的心聲。
香港溫布頓,惟能者居之。公平競爭,筆者絕對贊成。但是「打網球」,有人不喜,有人不擅,有人不能。除了「網球」外,我們是否亦宜思考「足球」、「籃球」、「乒乓球」的發展?海納百川,多元價值,這會否是一個更深刻的紐倫港之夢?
人生戰場要超脫比較
李天命博士說過:「我們是自己人生故事裏的主角」。如何超脫比較,不卑不亢,恰如其份,是走過人生戰場,到可安歇水邊的修煉。「天地不仁,以萬物為芻 狗」,古人的智慧又能否為我們對世事的不平,帶來開解?盛衰循環,天道如此。即使我們已錯過了「繁榮號快車」,我們畢竟仍是《經濟學人》所言的,身處在歷 史上人類整體最幸福的世代。
故事中的榮恩雖有魔法校長鄧不利多所贈的照明器引領路途,但最終他都要憑藉自己的勇氣奮力擊碎邪靈。新一年的Peak Season又開始,與各年青會計師共勉。
香港|信報財經版|年青有計|7.1.2011
人生不如意事,十常八九。所以凡人愛尋夢。夢在光影裏飛翔。電影是人生的投射,人生是電影的實照。電影是文學,是「湖水裏頭那白楊樹的倒影」。好看的電影必定是能引起觀眾共鳴,共鳴產生於觀眾在電影裏找到自己。
哈利波特身世傳奇,集眾人目光於一身;他魔法強,玩Quidditch叻。他一生屢遇奇人,他是The Chosen One。眾人喜歡哈利波特,我卻欣賞榮恩。因為榮恩不是英雄,因為榮恩平凡而真實,因為從榮恩我看到自己。
榮恩來自一個基層家庭,沒有「背景」。他父親是魔法部的普通員工,沒有「關係」。外表一般,品格中上,資質普普通通,危時手騰腳震,榮恩是一個平凡人。但 是,他雖然平時插科打諢,危時卻總是願意與哈利共闖難關。他平凡,但不甘平庸,他渴望以努力贏取別人認同。
妒忌是不快樂的源頭
電影《死神的聖物》中的榮恩,心儀妙麗,覺得自己處處比不上哈利。他感到自卑,他質疑自己,他覺得自己是個nobody。
今時今日香港讀會計的學生,不少出身小康,普通大學畢業,希望知識換取財富,普遍都視四大為最佳出路。在四大工作的年青會計師,思想消極負面,自我形象低 落。我們抱怨自己工時長、時薪低。我們抱怨公司制度的不公,同是審計部門,能者多勞,鮮有回報。我們抱怨商業世界的現實,同是上市團隊,Bankers談 笑風生,自己做到隻「積」。
電影其中一幕,榮恩受邪念挑撥,失控反撲哈利,因為他妒忌。年青會計師抑鬱憤懣,因為我們比較。
其實,只要我們獨處靜思,就會豁然發覺原來妒忌是我們不快的源頭。原來把自己逼向牆角的不是Voldemort,而是自己的心魔。原來你同我,我們都是香港榮恩。
今天香港,超時唔補水,半斤冇八兩,廣見各行各業,非會計界獨有,亦非今日而始。超長工時,更早已是各專業人士的永久居民身份證,是香港競爭優勢的同義詞。薪酬方面,平心而論,會計師在今天香港仍算是較高收入的一群。
在一些港產片中,會計師常被描繪成為虎作「賬」,為老闆機關算盡。早前快餐連鎖企業刻薄員工,明加暗扣,陰招下流。幸得前會計師公會會長、現任會計界功能 界別代表,尊敬的陳茂波議員在議事堂怒斥無良奸商。取之有道真君子,有所不為大丈夫,此行實應為我眾後輩所法。
四大屹立全球專業會計之林,手執牛耳;在汰弱留強的商業森林,幾經風雨而不倒,實有其做事經營之道。但當大多數年青員工都抱着「三年即走」,甚至是「考完 試即閃」時,這又是否無因?公司年年投資不菲栽培員工,上述年復一年的情況,對公司、對員工,是否好事?在這許多的傳世訓典中,全是紫砂茶垢乎?業界提倡 「以人為本」多年,確有大行開始實行。
但除了「搞多幾次大食會」外,年青會計師更企盼的,是義工服務回歸公餘活動;全身奉獻,仍能禮拜歌頌我主;核數足球員,唔駛變身毅行者,玩埋馬拉松。
機關算盡,是市場需求,還是幼承庭訓?
近年會計界山雨欲來,由上市企業不須常設香港合規會計師,到H股公司不必聘用本港的執業事務所,再到今天的「前海概念,即將實現」,香港的年青會計師該如何自處?
「香港想窮都幾難!」是上亞厘畢道主人的獨白;「唔撈金融一定窮」,是香港榮恩的心聲。
香港溫布頓,惟能者居之。公平競爭,筆者絕對贊成。但是「打網球」,有人不喜,有人不擅,有人不能。除了「網球」外,我們是否亦宜思考「足球」、「籃球」、「乒乓球」的發展?海納百川,多元價值,這會否是一個更深刻的紐倫港之夢?
人生戰場要超脫比較
李天命博士說過:「我們是自己人生故事裏的主角」。如何超脫比較,不卑不亢,恰如其份,是走過人生戰場,到可安歇水邊的修煉。「天地不仁,以萬物為芻 狗」,古人的智慧又能否為我們對世事的不平,帶來開解?盛衰循環,天道如此。即使我們已錯過了「繁榮號快車」,我們畢竟仍是《經濟學人》所言的,身處在歷 史上人類整體最幸福的世代。
故事中的榮恩雖有魔法校長鄧不利多所贈的照明器引領路途,但最終他都要憑藉自己的勇氣奮力擊碎邪靈。新一年的Peak Season又開始,與各年青會計師共勉。
香港|信報財經版|年青有計|7.1.2011
人生就似朱古力
電影《阿甘正傳》中有一句對白:「人生就像一盒朱古力,你永遠也不會知道你將拿到什 麼。」(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. You never know what you're gonna get.)一場金融海嘯,把我原來的事業規劃沖散。連Debit、Credit都不知是什麼的我,卻機緣巧合,一頭栽進賬簿堆中。
會計界的四大遠近馳名。代工生產富士康,審計核數四大行。這比喻雖不全對,卻又不遠。工時超長,閒話家常。通宵達旦,司空見慣。同期新人,不乏工作數月便即求去。
在這些數字工廠中,數字工人每日都不分晝夜在流水線上努力工作。他們中間流傳一種高度傳染性的病毒,名為「負面思想」。這種病毒會蠶食個人的上進心,影響個人的理性判斷,還會不斷自我複製,感染更多的人。
負面思想要拋棄
為什麼會計人尤其是新一代的思想特別負面?愚試圖分析。首先,望文生義,會計師,會「計」之師也。選修會計的,多少都是為未來打「算」。人家說,「發三 師」,會計師有份。為了名成利就,出人頭地,或做個穩定的中產,或中四選科時道聽途說讀商科才有前途,精於計算的香港仔女都目標一致奔向這康莊大道。君不 見現在高等學府的商科會計課程多得如雨後春筍?
其必然結果就是供過於求。競爭激烈,待遇受壓。面對祖國經濟崛起的大格局,國內精英的強勢競爭,本地土產的年青會計師更是忐忑不安。總之,前景看淡。發現 付出努力得不到預期的成果,發現眼前的現實跟上一代描繪的美麗圖畫相差甚遠,怎麼會不灰心,怎麼會不失望?
面對動盪不安的宏觀環境,年青會計師實宜認真思考問題的原點:為何要當會計師?究竟我們是為了別人的期望而營營役役,還是我們心中有些理想,有些願望,有些遠大的目標,值得我們今天為其努力奮鬥?
林少陽先生說得好:「投資是為了未來,而財富只是活出真我的手段,我們要重視的,還有很多。」對我們八十後剛開始事業的年青會計師來說,他後一句話更顯得 迫切、適用:「活在當下要活的快活,是有條件的。」對於非富二代的我們,要達到自我實現、活出真我,更必先打好自己的物質基礎層。
現今香港,職業選擇匱乏。會計師是其中一個比較快捷讓年青人打好物質基礎的專業。年青會計師抱怨的原因,愚以為多是「不患寡而患不均」。飯總是隔壁的香。 香港人更一向有自我中心的傾向,就如雞毛蒜皮事都喜冠以「國際」稱號。其實,比較的煩惱正是源於自我中心。如果我們看事物不是只緊抱着當下這一點,而是從 歷史的縱度,地理的橫度拉闊我們的視點,我們便會有新的認知,新的體會。退後一步,海闊天空。香港人把自己看得太重要。
在變幻才是永恒的二十一世紀,我們無法知道明天會有什麼行業當紅,又有什麼行業消失。我們能做的就是提升自身的能力以適應萬變的環境。會計專業培養慎密的 頭腦及態度,在風險重新被審視的年代,更顯重要。會計是商業的語言,從街頭雜貨店到跨國金融機構,會計都是支持整盤生意的磐石。對於從事審計的年青會計 師,審計工作更提供大量增廣識見的便利機會。今天審計的客戶愈來愈多來自國內。到不同地方出差,我們能接觸不同的風俗人情。萬里雪飄的北國風光,純樸重情 的西南文化,恢宏氣度的北京,新潮活潑的上海。在中港融合的大趨勢下,年青會計師更應抓緊機遇,以大陸為發展事業的舞台。
會計專業是商業語言
儘管此途困難重重,我卻深信變幻莫測的大環境,正是孕育新機遇、創造新事物所需的歷史背景。春秋年代,諸侯逐鹿中原,戰爭連年。卻正是這時代,孕育出百家 爭鳴的局面。古代國人尚能敢於為實踐抱負四出遊歷,為何在生存環境比古代好千百倍的今天,我們卻畏怯而畫地自限?甘心於坐困愁城?
正如 Malcolm Gladwell 在 Outliers 強調的「一萬小時法則」,要獲得成就,需要專注與堅持。在股票市場進進出出,得益最多的是股票經紀。在人生的旅途上三心兩意,浪費時間最多的是自己。正確 的方向源自認識自己,堅持的能耐建基於心中的信念。而克服從迷惘摸索、找到自己這一過程的焦慮不安,正是我們初見世面的要修練的工夫。毫不諱言,會計是門 辛苦的行業。但「苦樂全在主觀的心」,我們既然不能改變遊戲規則,何妨且視之為一段人生的歷練?
如果人生是一本小說,曲折離奇的情節才引人入勝,喜中有悲的故事才令人深刻。即使付出努力後沒有得到世俗眼中的成果,對自己來說都是一段存在的、獨特的經歷。眼前的那盒朱古力,究竟下一顆是什麼味道?也許這樣的人生才過癮!
香港|信報財經版|年青有計|25.6.2010
會計界的四大遠近馳名。代工生產富士康,審計核數四大行。這比喻雖不全對,卻又不遠。工時超長,閒話家常。通宵達旦,司空見慣。同期新人,不乏工作數月便即求去。
在這些數字工廠中,數字工人每日都不分晝夜在流水線上努力工作。他們中間流傳一種高度傳染性的病毒,名為「負面思想」。這種病毒會蠶食個人的上進心,影響個人的理性判斷,還會不斷自我複製,感染更多的人。
負面思想要拋棄
為什麼會計人尤其是新一代的思想特別負面?愚試圖分析。首先,望文生義,會計師,會「計」之師也。選修會計的,多少都是為未來打「算」。人家說,「發三 師」,會計師有份。為了名成利就,出人頭地,或做個穩定的中產,或中四選科時道聽途說讀商科才有前途,精於計算的香港仔女都目標一致奔向這康莊大道。君不 見現在高等學府的商科會計課程多得如雨後春筍?
其必然結果就是供過於求。競爭激烈,待遇受壓。面對祖國經濟崛起的大格局,國內精英的強勢競爭,本地土產的年青會計師更是忐忑不安。總之,前景看淡。發現 付出努力得不到預期的成果,發現眼前的現實跟上一代描繪的美麗圖畫相差甚遠,怎麼會不灰心,怎麼會不失望?
面對動盪不安的宏觀環境,年青會計師實宜認真思考問題的原點:為何要當會計師?究竟我們是為了別人的期望而營營役役,還是我們心中有些理想,有些願望,有些遠大的目標,值得我們今天為其努力奮鬥?
林少陽先生說得好:「投資是為了未來,而財富只是活出真我的手段,我們要重視的,還有很多。」對我們八十後剛開始事業的年青會計師來說,他後一句話更顯得 迫切、適用:「活在當下要活的快活,是有條件的。」對於非富二代的我們,要達到自我實現、活出真我,更必先打好自己的物質基礎層。
現今香港,職業選擇匱乏。會計師是其中一個比較快捷讓年青人打好物質基礎的專業。年青會計師抱怨的原因,愚以為多是「不患寡而患不均」。飯總是隔壁的香。 香港人更一向有自我中心的傾向,就如雞毛蒜皮事都喜冠以「國際」稱號。其實,比較的煩惱正是源於自我中心。如果我們看事物不是只緊抱着當下這一點,而是從 歷史的縱度,地理的橫度拉闊我們的視點,我們便會有新的認知,新的體會。退後一步,海闊天空。香港人把自己看得太重要。
在變幻才是永恒的二十一世紀,我們無法知道明天會有什麼行業當紅,又有什麼行業消失。我們能做的就是提升自身的能力以適應萬變的環境。會計專業培養慎密的 頭腦及態度,在風險重新被審視的年代,更顯重要。會計是商業的語言,從街頭雜貨店到跨國金融機構,會計都是支持整盤生意的磐石。對於從事審計的年青會計 師,審計工作更提供大量增廣識見的便利機會。今天審計的客戶愈來愈多來自國內。到不同地方出差,我們能接觸不同的風俗人情。萬里雪飄的北國風光,純樸重情 的西南文化,恢宏氣度的北京,新潮活潑的上海。在中港融合的大趨勢下,年青會計師更應抓緊機遇,以大陸為發展事業的舞台。
會計專業是商業語言
儘管此途困難重重,我卻深信變幻莫測的大環境,正是孕育新機遇、創造新事物所需的歷史背景。春秋年代,諸侯逐鹿中原,戰爭連年。卻正是這時代,孕育出百家 爭鳴的局面。古代國人尚能敢於為實踐抱負四出遊歷,為何在生存環境比古代好千百倍的今天,我們卻畏怯而畫地自限?甘心於坐困愁城?
正如 Malcolm Gladwell 在 Outliers 強調的「一萬小時法則」,要獲得成就,需要專注與堅持。在股票市場進進出出,得益最多的是股票經紀。在人生的旅途上三心兩意,浪費時間最多的是自己。正確 的方向源自認識自己,堅持的能耐建基於心中的信念。而克服從迷惘摸索、找到自己這一過程的焦慮不安,正是我們初見世面的要修練的工夫。毫不諱言,會計是門 辛苦的行業。但「苦樂全在主觀的心」,我們既然不能改變遊戲規則,何妨且視之為一段人生的歷練?
如果人生是一本小說,曲折離奇的情節才引人入勝,喜中有悲的故事才令人深刻。即使付出努力後沒有得到世俗眼中的成果,對自己來說都是一段存在的、獨特的經歷。眼前的那盒朱古力,究竟下一顆是什麼味道?也許這樣的人生才過癮!
香港|信報財經版|年青有計|25.6.2010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