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幹在滬, 從隨行同事得悉一位同行在雲南車禍身亡, 心戚然。上網查看,驚見竟是兒時相識。名校畢業,大行學藝。天妒英才,不勝唏噓。年輕會計師,馳騁神州,壯志驕陽。日夜埋首工作,時刻爭分奪秒,為的是一 個更美好的將來。天有不測風雲,人有旦夕禍福。生離死別,是那麼的遠,卻又是這麼的近。
友人出事當日,是出差歸途,還是自駕旅遊,眾說紛紜。行文之日,未能求證。思潮起伏,不能入眠,遂作此篇,以悼亡友,更圖引起各界對審計工業安全問題的關注。
吾將審計作工業,全因專業會計師,外表風光名字,內裏滄桑故事。審計員,不過是數字工人。不少基層家庭的父母,當初喜聞子女入行,腦海泛起的是中環的甲級 寫字樓、西裝筆挺的專業人士,以及子女成才、獅子山下向上爬的美麗憧憬。那裏想到,子女其實只是成為龐大「揼數」機器中的一顆螺絲,用完即棄。年輕會計師 為了家人有更好生活,再辛苦、再不快,咬實牙關拚命捱。
年輕會計師志在四方,積極參與祖國繁榮經濟建設,協助國內大小企業接通國際資本市場。香港年輕會計師,腳踏實地,服務家國。
窮山惡水下工作
近年國家有意扶植本土大型會計事務所的環境下,各事務所搶佔市場,競爭空前劇烈。香港年輕會計師出差的地方,不只是港人熟識的北京上海、東莞深圳。審計市 場的戰線早已拓展至二、三線的城市,甚至是四、五線的城鎮。在事務所工作的年輕會計師,絕大部分都是剛畢業便入行。錦繡中華,地大物博,無奇不有。初出茅 廬、入世未深的年輕會計師,往往忽略自己可能面對的風險。身處窮山惡水,年輕會計師更可能根本不知如何處理突如其來的危機。
筆者年資尚淺,很多事務所秘而不宣的事情都是從資深同事道聽塗說回來。審計員第一年,必經盤點(Stock-take)階段。如牽涉製造業、建築業或天然 能源的客戶,審計員隨時會在貨箱堆積如山的倉庫裏抽點存貨,或是在塵土飛揚的建築工地視察情況,更或是在人迹罕至的能源存庫或發電設施實地考察。
新丁審計員出發前接收的所謂安全指引,很多時是過往負責的審計員口耳相傳。審計員非工程專業人員,亦非職安推廣大使;傳達訊息的質量,更取決於傳遞者的能力、知識、責任感。審計員能否完成任務,「全身而退」,最終只能依憑四個字:自己執生。
在國內,審計員可遭遇的事情更層出不窮,千奇百怪。例如客戶債主臨門,誤中副車。或是因國內安全意識薄弱,意外燒傷。更甚的,是如前幾年傳聞發生的女審計員被安排單獨出差,不幸慘遭狼吻。
承受高風險,自然要求高回報。在金融界,這是人所共知的常識。在會計界,這是不安本分的奢想。近年各大事務所惡性競爭至埋牙肉搏、血肉模糊的地步。本值 「一球」的審計項目,你開五十,我出廿五。眾所周知,合夥人需要「跑數」。收入金額少了,盈利率又如何維持相約?箇中玄機,大家心照。
古今寰宇,一將功成萬骨枯。德相卑斯麥,美將軍巴頓。成就十全武功,是王侯將相的壯志如鐵;染黑蒼茫大地,是士兵步卒的殘軀鮮血。遙想千年,詩聖獨望古戰場,俯首低吟《兵車行》:況復秦兵耐苦戰,被驅不異犬與雞。
走筆至此,相信各事務所招聘部主任都按耐不住要跳出來,向各準畢業生解話:其實公司對每位需要出差的員工都有現金補貼。
尅扣出差津貼
所謂上有政策,下有對策。歌舞昇平的大後方永遠都跟烽火連天的前線有點距離。筆者不止一次聽聞一些經理向下屬或明語或暗示:由於客戶承擔所有食宿費用,因此審計員在當地其實沒有消費,所以即使不發有關補貼,對審計員生活絲毫無礙。
概念乾坤大挪移,無所不用其極。儒學,乃中華文化道統。儒家,倡人倫,重孝悌。上天憐見,港人因歷史巧合得以承傳這一文化薪火。出差補貼,是補償審計員長期身在外地,對家人親友的相思之情、離別之苦。其實,親友之情,又怎能用銅臭去衡量?
年輕會計師,努力上進不求人。他們要的是勤有其酬。會計師行向來懂計識撈,比今天才大力推銷關愛的特區政府更早追隨祖國提倡「以人為本」。然而,年輕會計 師發覺,原來自己最受公司重視、最體會到公司人情關懷,竟是自己身故之時;這是否有點愛得太遲?
香港|信報財經版|年青有計|21.1.2011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